close

首圖-肩夾擠症候群(4).png

哈囉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 Nero

繼上篇談及胸椎姿勢對肩夾擠症候群的影響後

今天我們來聊聊臨床上常使用的肩胛骨介入對於肩夾擠究竟有沒有效?

第三集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936900

 

正常在抬臂過程中,肩胛骨扮演重要的角色,提供肩峰下足夠的空間供肱骨頭移動,前面貼文有提到若是肩峰下空間產生狹窄,便容易產生肩夾擠的症狀出現。

而往往,因為多元的因素,會使肩胛骨處在錯誤的位置或周圍肌肉產生收縮失常,造成動作中肩胛骨的運動失調,成為次發性肩夾擠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一般來說,肩胛骨運動失調是指上轉、後傾、外轉能力減少,進而改變了在休息姿勢時與抬臂動作中的肩胛骨力學,這其中除了肌肉的徵召模式肩胛穩定肌群的問題,四周軟組織的柔軟度也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常的肩胛骨運動學: 抬臂過程中肩胛骨需要有後傾、外轉、上轉

擷取.PNG  (圖1)

 

◎過去的研究發現

(1) 肩夾擠症候群的個案,肩胛周圍肌肉的活化方式 — 前鋸肌、中下斜方肌的力量與收縮時機表現較差,而上斜方肌的活動相對增加

(2)在相對前傾、內轉的肩胛骨姿勢裡也可以發現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後側關節囊的緊繃

以上種種都可能是造成肩胛骨運動失調的兇手!

故肩胛骨運動失調的改善也成為了許多臨床治療師在處理肩膀問題時,會納入考量的一項治療計畫。

 

◎但研究上,對於加入肩胛骨運動介入的效果以及肩胛骨對於肩夾擠的影響,卻有了一些特別的現象出現。


👉🏻2018年的一篇統合性分析研究整理了6篇文獻後發現在疼痛、功能、肩外展關節活動度,加入肩胛運動的實驗組都較傳統介入組取得了顯著改善

👉🏻2017年的一篇隨機分組試驗中,將個案平均分為肩關節肌力訓練與牽張運動+肩胛運動的實驗組,以及單純肩關節肌力訓練與牽張運動的控制組,從事12週的運動介入。

在初始、6週、12週後測量,發現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結果上都有效,但兩組間沒有顯著差異。

👉🏻2013年的一篇系統性回顧整理了10篇文獻,提出了肩胛骨與肩夾擠症候群的關係目前證據力仍不足,以及目前文獻無法支持將肩胛骨帶回理想正常姿勢作為介入計畫之一。

👉🏻2011年的研究,同樣將個案平均分為肩關節肌力訓練與牽張運動+肩胛運動的實驗組,以及單純肩關節肌力訓練與牽張運動的控制組,從事6週介入。

兩組都有顯著的進步,但在肩胛骨穩定肌群力量、關節位置覺、減少肩胛骨運動失調上,實驗組相對控制組有顯著的改善

 

目前研究上對肩胛骨運動的效果仍然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運動介入對於肩夾擠症候群的改善是非常顯著的,因此不應該建議個案只接受被動式治療,主動性治療更是至關重要!

 

以上資訊並不代表所有人之狀況,若有相關問題仍需尋求醫師及物理治療師之協助。

下篇貼文是我個人常用來訓練肩胛骨控制的小運動,可供大家參考喔~

第五集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995898

如果喜歡我的資訊的話 歡迎推推、收藏、分享、+關注喔~ 

————————————————————————

IG: @nerolo_physio

Mail: junghsuan89@gmail.com

————————————————————————

📖資料來源: 

(1) Rehabilitation of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rotator cuff injurie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Todd S Ellenbecker et.al. 2010

(2) Scapular focus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shoulder pain and function in adults with subacromi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iroki Saito et. al. 2018

(3) Effects of Scap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Scapular Kinematics, Disability, and Pain in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lif Turgut et. al. 2017

(4)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scapular ori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Elizabeth Ratcliffe et. al. 2013

(5) The effectiveness of scap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 in the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Zeliha Bas¸kurt et. al. 2011 

————————————————————————

圖片引用:

(圖1) 肌肉骨骼系統肌動學復健醫學基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Nero物理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