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 Nero
看完上一篇肩夾擠症候群的介紹,相信各位已經對這個常造成肩膀疼痛的兇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今天這要來跟各位探討「姿勢」對於肩夾擠症候群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下去~
第一集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922509
今天主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關於「胸椎」的姿勢,而『胸椎的姿勢和活動度』與『肩關節活動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篇研究表明:
1. 若要有完整雙側肩前舉角度,胸椎伸直角度至少要有15度
2. 完整單側肩前舉角度,也要有9度的胸椎伸直角度
可見胸椎對於肩關節的重要~
正常人體胸椎弧度在休息位置是後突(kyphosis)的,而這個後突角度一旦超過40~50度,就會被認定為造成肩膀疼痛的危險因子!
這種胸椎後突增加的姿勢,其實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駝背」,在這個姿勢固定久了,除了外觀上不美觀之外,更重要的是會造成下列幾點,進而增加肩夾擠症候群產生的風險!
👉🏻胸椎椎節間的活動度下降,限制胸椎伸直角度。
👉🏻肌肉的長度發生變化,進而使收縮功能產生異常。
👉🏻肩胛骨的位置相較於正常情況更為前傾、抬高,從而減少肩峰下空間。
◎一篇2019年的研究中,作者招募了39個肩夾擠症候群的實驗組,與39個健康的對照組,比較他們休息放鬆姿勢時的胸椎後突角度以及胸椎活動度是否存在差異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肩夾擠症候群)擁有較大胸椎後突角度以及較小的胸椎伸直活動度!
◎不過在另一篇2016年的系統性回顧文獻中亦有提到
1. 胸椎的姿勢與肩關節疼痛程度並沒有顯著的關係,但卻與肩關節活動度有著顯著的關聯。
2. 並提及,改變姿勢能夠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卻沒有辦法顯著改善肩關節的疼痛。
這是合理的,因為肩關節的疼痛本身就是多因子影響的結果,並不純粹只有姿勢一個因素,仍是需要多方面評估與介入後才能達到有效且精準的進步。
3. 該研究也表示,雖然疼痛程度沒有改善,但感受到疼痛的角度增加了,也就是需要抬到更大的角度才會感受到疼痛。
而我認為這點就足以讓我們將改善胸椎姿勢納入我們的治療計畫中!
以上資訊並不代表所有人之狀況,若有相關問題仍需尋求醫師及物理治療師之協助。
下篇又是運動分享啦~關於如何改善胸椎姿勢減少後突角度,會分享幾個實用小技巧給大家參考,敬請期待👍
第三集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936900
如果喜歡我的資訊的話 歡迎推推、收藏、分享、+關注喔~
————————————————————————
IG: @nerolo_physio
Mail: junghsuan89@gmail.com
————————————————————————
📖資料來源:
(1)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Thoracic 2 Posture Donald J. Hunter et. al.2019
(2) Is thoracic spine posture associated with shoulder pain, range of motion and fun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Ms. Eva Barrett et. al.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