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 Nero
既五十肩專題討論之後,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另一種也非常常見的肩膀疼痛的原因,那就是......「肩夾擠症候群 SIS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
因為同樣都是抬手會產生疼痛與角度限制,有許多醫師或是治療師夥伴一不注意或留心便容易將這個症狀和五十肩搞混導致判斷錯誤,以下就為大家介紹這個症狀吧!🤗
五十肩專題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851892
肩夾擠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有某樣東西在肩關節被夾到了!
較專業的說法: 「軟組織在肩峰下被夾鉗產生疼痛,並在抬臂過程中或是側睡於患側壓住肩關節時疼痛。」
(圖1)
提到肩夾擠症候群,一定得提到兩個名詞
◎肩峰下空間 — 上: 肩關節的骨與纖維結構,下: 肱骨頭、旋轉肌袖,內含: 肩峰下滑囊、旋轉肌肌腱
(圖2)
◎旋轉肌群 — 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將肱骨頭往內往下拉,避免抬臂過程中產生向上位移
(圖3)
依據軟組織被夾到的位置不同,可區分為
👉🏻肩峰下夾擠(出口夾擠) — 最常見
👉🏻喙突下夾擠
👉🏻後上內側夾擠
👉🏻前上內側夾擠
每種夾擠類型好發的動作組合都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貼文下方留言喔~
其中又分成兩種類型 ( 國考生請重點 )
👉🏻原發性 —「結構」變化,是機械性因素狹窄了肩峰下空間,如: 骨性、軟組織異常增生
👉🏻次發性 — 肌肉不平衡,造成肱骨頭在抬臂過程中有不正常的位移,產生軟組織夾擠
⚠️臨床的特徵
👉🏻普遍出現於40歲以上或常有手高舉過肩動作的人群
👉🏻有一定時間的疼痛,沒有已知明顯創傷
👉🏻疼痛弧 (painful arc) — 抬臂在70-120度時出現疼痛感
👉🏻遭強制被動高舉過頭動作產生疼痛
⚠️危險因子
👉🏻鉤狀肩峰
👉🏻肩鎖關節骨刺
👉🏻過大的肩峰覆蓋率
🔍診斷
👉🏻影像學 — X光、超音波、CT、MRI
👉🏻理學檢查 — 病史詢問、視診觀察、觸診、STTT、評估肩胛骨的移動有無失常、肩關節是否有張力問題或不穩定、阻力測試外展外轉肌力喪失明顯
👍建議的治療
保守治療 v.s. 手術治療: 根據文獻指出不管是保守或手術,都有近80%的患者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保守治療 — 固定不動、非類固醇消炎藥、類固醇注射、儀器治療、徒手治療、運動訓練、治療性貼紮、針灸
👉🏻手術治療 — 必須在確定有結構上之不正常才可被考慮!
以上資訊並不代表所有人之狀況,若有相關問題仍需尋求醫師及物理治療師之協助。
下篇會和大家談及肩夾擠症候群的相關資訊,包括姿勢的影響、可執行的運動訓練等等,敬請期待!
第二集連結: https://junghsuan89.pixnet.net/blog/post/40934902
如果喜歡我的資訊的話 歡迎推推、收藏、分享、+關注喔~
————————————————————————
IG: @nerolo_physio
Mail: junghsuan89@gmail.com
————————————————————————
📖資料來源:
(1) 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 Christina Garving et al. 2017
————————————————————————
圖片引用:
(圖1) https://boneclinic.files.wordpress.com/2011/04/shoulder-impingement.gif
(圖2) https://fitnesspainfre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Subacromial-Space.png
(圖3) https://active9102078.pixnet.net/blog/post/281943772-shoulder-_rotator-cuff-tear